身為一線城市,又佔據海陸之交的廣州,大概是中國最復雜、最豐富、最多元的城市之一了。五湖四海的語言、服飾、風俗、觀念在這裡融合生長,為城市提供著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營養。她又是一座千年古都,文明史更可上溯到約6000年前。珠江口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,讓她得以在盡享海洋之利的同時,規避那每年多次從南海深處席卷而來的台風。
這樣的良好條件,當然可以孕育出精彩的文化。有關廣州的“四地”表述——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、近現代民主革命策源地、嶺南文化中心地、改革開放前沿地——想必很多人都比較熟悉。而“四地”作為廣州城市文化的基底,我們對它的認識也隨著不斷涌現的新材料、新觀念,不斷深化著。
今年是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收官之年。如果我們回頭看一下過去的幾年,你會發現,城市的空間被充分拉開,區域的布局在逐漸優化,城鄉差異在縮小,人們對於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,在迅速增長。這一切,都是新的“城市文化”的一部分,是層疊在廣州過往歷史上的文化新篇。
“創新”上了廣州文化發展熱搜榜
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風貌,一個時代的文化氣象。近幾年,“創新”無疑是廣州文化發展的熱搜詞。
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永慶坊,是廣州展現老城市新活力,“四個出新出彩”的重要窗口。2020年8月22日,永慶坊正式挂牌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。同時,廣州非遺街區(永慶坊)於當日開市,讓非遺成為可購可學可參觀的旅游項目,實現更好的傳承和弘揚。新產品、新業態,正在底蘊最深的歷史街區中,滋蔓生長起來。今年國慶期間,永慶坊4A級旅游景區及非遺街區接待游客同比增長48.60%,成為市民游客打卡新亮點。
過去的這個雙節長假,以廣州塔為核心、以其周邊沿江區域為基礎空間的“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范區”成了火爆的打卡點。把古老、傳統、民間的非遺,搬進當代、時尚、國際范的廣州塔裡,絕非一場簡單的展覽,它更是一個將文化密碼植入當代生活的導流入口,是一次探討文化與其他領域融合共進的各種可能形式的大膽嘗試。紛至沓來的年輕人,正是對這種嘗試的最好呼應。
廣州還出台了《關於加快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》,每年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。這裡聚集了網易游戲、YY(歡聚時代)、酷狗、三七互娛、虎牙直播、荔枝等一批實力雄厚的公司。“中國國際漫畫節”已成功舉辦12屆,擁有全國最早及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動漫金龍獎品牌。《漫友》雜志被譽為中國原創漫畫第一刊。《喜羊羊與灰太狼》系列動畫電影開創了國產動畫電影先河。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、廣州國際紀錄片節、中國國際青年藝術周、廣州國際演藝交易會、廣州國際漫畫節、廣州國際旅游展覽會、廣州藝術博覽會、廣州藝術節、“羊城之夏”市民文化節、廣州合唱節等“十大”節展活動作為高水平的文旅發展平台,影響在不斷擴大。這裡還有了全國首個副省級城市超高清電視頻道。
創新也體現在營商環境的優化上。通過“優化審批服務”、容缺審批、壓縮審批時限、減流程、減材料、可網辦、零跑動等具體措施,通過出台“廣州文旅暖企12條”,為文旅企業減負、增效。
紅色廣州的城市底色
廣州是一座英雄城市,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豐富。目前廣州正在推進建黨一百周年展陳展演籌備工作,一批謳歌黨、謳歌祖國、謳歌人民、謳歌英雄的文藝作品和展陳展覽很快就將與大家見面。而重點圍繞經濟轉型、鄉村振興、紅色文化等主題開展的文藝創作展演和博物館展陳提升工作,也已經全面啟動,力爭年底前出成果。
在最能讓人直觀體驗重大歷史事件發生情形的紅色遺址方面,楊匏安舊居陳列館完成修繕開放,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﹔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項目啟動,預計年底前可完成項目的土建工程,三大研究中心也已成立。廣州還在整體規劃推進廣州起義烈士陵園、廣州起義紀念館、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、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、中共廣州市委機關舊址等紅色革命遺址保護,打造一批紅色文化地標。廣州起義紀念館演出的沉浸式話劇,大膽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模式,深受黨員群眾喜愛。
紅色文化、革命文化資源也為廣州的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。舞劇《醒獅》榮獲“文華獎提名獎”﹔西河大鼓書《大營救》榮獲全國群眾文藝領域政府最高獎—“群星獎”,是全省唯一的獲獎作品﹔原創話劇《林則徐》、芭蕾舞劇《浩然鐵軍》、粵劇4K高清電影《刑場上的婚禮》等優秀文藝精品也紛紛涌現。
灣區引領人文灣區建設
在人文灣區建設方面,廣州一是高質高效推進重大項目落地,如長隆三期、華僑城白水寨文旅項目、華僑城番禺項目、南沙鳳凰衛視梅塘項目、偉光匯通花都文旅小鎮項目、維塔數字創意小鎮項目、博納影業大灣區南方總部、芒果大灣區總部等。2019年,廣州融創文旅城正式開業,成為廣州文化旅游又一新地標。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成功開港首航,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郵輪母港綜合體。2020年,廣州市文廣旅局推動市政府與中國旅游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促進九龍湖生態度假區、廣州北站免稅綜合體等項目成功落地,總投資約245億元,這是疫后文旅項目第一大單。
二是人文灣區建設引領作用發揮明顯。推動建立了穗港澳文化旅游部門高層互訪機制,成功舉辦“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”,發起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聯盟、動漫游戲產業聯盟和文化旅游融媒體傳播聯盟。推動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,發布了16條粵港澳大灣區歷史文化游徑,成功舉辦了2019年海絲申遺城市聯盟聯席會議,正式吸納澳門加入聯盟,目前聯盟城市總數達到26個。
三是著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游合作區建設。按照市委工作部署,整合廣州北(花都、從化、增城)和清遠南(清城、清新、佛岡)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,會同廣州、清遠兩地發改、旅游等部門,研究草擬《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游合作區》建設方案。
四是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。在建項目累計完成建設投資額度約3.3億元,廣州美術館、廣州粵劇院、南漢二陵博物館3個項目投資超額完成年度計劃。省“三館合一”項目(廣東美術館、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、廣東文學館)落戶廣州並投入建設。
試點統籌推進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點
今年10月1日-8日,廣州接待市民游客1406.64萬人次,恢復到去年國慶假期的86.62%﹔實現旅游業總收入96.96億元,恢復到去年國慶假期的75.09%。這組來之不易的數字背后,是廣州近年一連串改革舉措的有力支撐。
2019年9月20日,番禺區正式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評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。番禺區獲評“2019全域旅游發展年度優秀案例”,入選《2019年中國旅游產業影響力指數報告》的案例分析。
打卡博物館,是近年不斷升溫的文旅熱潮。廣州實施市屬博物館夜間開放,推動廣州夜間經濟發展,精心設計打造紅色傳承之旅、“夜游廣州”千年古跡之旅、珠江魅力之旅、都市尋味之旅、活力都市之旅、西關風情之旅6條“夜游廣州”精品旅游線路。舉辦了“龐貝:永恆的城市”、“匠心神巧——廣作特展”、“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——蔡和森生平事跡展暨和森故裡大美婁底攝影展”等展覽,以高水平的展品和策劃,吸引了大批觀眾。
2020年,廣州印發實施了《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》和《廣州市發展振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方案》,這兩份規章、文件的出台,為全面提升廣州非遺保護的規范化、制度化、專業化水平提供政策支撐。2019年9月,在北京舉辦的“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表彰發布會”上,廣州市的“廣繡進校園”和“中醫藥文化進校園”分別入選全國十大優秀案例和全國十佳創新實踐案例。
廣州還在統籌推進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點,探索外商投資旅行社在廣州經營出境游的政策措施,優化擴大“72小時免簽証”政策范圍,全面實施境外游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。同時,將廣州旅游資源交易平台打造成為以廣州為中心、輻射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的旅游資源交易綜合服務市場,成為華南地區首家旅游資源交易與產業綜合配套服務平台。
2018-2020年,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共成功舉辦了19場“廣州文化周”活動,46次上演“廣州時刻”,吸引了21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0萬海外友人共賞廣州藝術、共享廣府文化,向國際舞台推介廣州獨具特色的城市文旅形象。(來源:穗文廣旅宣)